花地瑪教友身份

Author: Anton

﹝題目是用來吸引大家注意的,
如果您是因為好奇而望下或擔 “得意”,
請您慢慢閱讀﹞


今日我們集中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花地瑪堂區的教友有什麼身份?
2. 可以怎樣為自己介定一個身份呢?

我們日常形容的天主教會,一定是指普世教會,因為世上沒有天主教甲或天主教乙等,所以大家不論老少都是公教教友。而公教教友的意思包括三個一(一心、一生和一個責任)。
一心指:教友是賦有不同神恩的基督門徒,學習以耶穌基督為中心;
一生指:人格和信仰邁向成熟,回應聖召,完成在生活中成聖的目標;
最後一個責任指:對家庭、社會、國家、及世界有所承擔,共同實踐正義和平、關懷弱小、尊重生命、宣揚愛的信息。
話雖如此,您是否認為公教教友身份好似是摸不到的天空般遙不可及?等我告訴您,地平線以上都是天空,當您愈是不了解自己的位置(身份)時,愈是需要介定,就從今天開始討論吧。
據歷史學家Samuel Huntington描述,現代人經已沒有身份的介定,因為全球化之現代化,引起人與人之間疏遠的感覺,當破壞傳統的社會聯繫,就會形成身份危機了,所以社會需要單一身份去除身份危機,而有時宗教可以解決此情況。更甚,花地瑪教友長大的時間不同,所以一定存在GENERATION GAP(代溝)引起很多分歧,甚至衝突。正當如此,我認為有需要創做 (或介定)一個花地瑪教友的身份,透過教友與教友之間的合作與關心和教友與非教友之間的共同生活、相互影響,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暖手袋,溫暖冰一樣的石森林,讓天主在我們身上建立祂的住所。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縱使大家知道身份的重要,若不多加了解,也是徒然。對於我茶理先,世界上除了 1)您父母不是何博士 2)造物主天主 3)死亡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外,還有我們的身份是一定的,您準備好測試您的身份嗎?以下將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作測試。
體驗法:人類如果無身份等於不存在,因為它是與生俱來的,也是人類生存的目標。基本上,我們可以從個人體會或從他人口中來判斷自己的身份。從來孝順的人是孝子/ 孝女、能言善道的人是社交高手、在足球場上的人是足球員等,都能夠解釋身份其實是由,任何人做任何事或身處任何地方時,任何人就是任何身份。如此一來,您做過什麼?您就是什麼!
對外抗衡法:當有人罵您的民族,您第一時間的反映是抗衡嗎?當有人貶低您的學校、家族、公司,您會否即時反駁?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平日對國家不以為然的人,到危難當前必會奮勇站出來的。利用驗證手段測試自己的身份,應該是最有效的,和最能夠證明身份的黑白關係的。試想下您曾經為了什麼而辯護?您試過為天主辯護嗎?
總結身份是:
〈廣義〉文明的介定,〈狹義〉心的認許,其特性像水一樣,眼觀汪洋大海,誰不知是由千萬水珠形成。

剛才為大家解釋了身份的存在意義,作為討論如何介定花地瑪教友的身份,本文只能列舉一點作為參考的。
所謂各善會(教友)自掃門前雪是不可取。雅各怕人性的一面,兩次遇到困難都選擇逃亡是不可取,但他願意拿出勇氣與天主角力,這種精神使他成為以色列,反之勇氣是可取的。記得茶理先在上一期提到的軟性改革和硬性改革嗎?其實還有一個中庸改革方案,就是本文討論的身份定位。中庸改革是包含軟、硬改革再取長補短之方案,因為創造共同身份來代替現狀可構成硬性改革,從現狀建立一個身份可構成軟性改革,中庸改革方案,從事實證明,應當坐言起行的。
請問您,如果有人毒罵教會,您會否即時反駁?您每天都有祈禱,祈求賜您一個乾淨的心?如果以上答佳 “否”,那麼,您已經認同中性改革了。另外,請您作個比較,或者打開您雙眼望吓身邊的人,數吓幾多人是笑容滿面,再找一些教宗保祿二世或本篤十六世的照片,那一個時候他們不是面帶歡笑的?那麼您應該領略到花地瑪堂區教友的情況和普世公教教友定位的方針嗎?有衝動改革現在的花地瑪堂區嗎?
耶穌曾經克服困難,記得天主叫我們背上十字架嗎?如果中性改革只是一個十字架,當堂區上下合作,您估計這十字架可有多重?
我知道堂區的位置不可以只是一個社區中心、康樂俱樂部或社團。唯有一起探討、嘗試、再嘗試,到最後,或許會見到一點答案的輪廓,又或許,答案已經在我們身邊,我們只欠缺行動。

查理先

 

Author: Anton

急事,要慢慢講
大事,要清楚的講
小事,可幽默的講
討厭的事,小心地講
別人的事,最好唔講
開心的事,睇場合講
現在的事,做了再講
未來的事,未來再講
傷害人的事,不能講
無發生的事,不要亂講
做不到的事,別隨便講
無把握的事,要謹慎地講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講
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樣講
如果對我有不滿的地方,請一定要對我講
交一友要千言萬語,失一友只要三言兩語
不勞而獲無道理,勞而不獲無天理
富貴如浮雲,得失不須記
樂不可極,樂極生悲

 

機會稍縱即逝。

Author: Anton

**藏在Word裡意想不到的玄機,一定要試試看啊~**

大家跟住做啦~!

有人在美國跟南非用英文版去試驗

也是同樣的結果

證明這是word原始程式的原設計者

裡面最少有一位是中國人

才能夠藏的了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後門

太厲害...本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打開Microsoft word﹐

在第一行打上 =rand(50,50)

按 enter後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蠻有趣...我想連比爾蓋茲也想不到吧!!

一定要試試看喔﹗﹗﹗

 

三字經

Author: Anton

日中移,月滿虧,人滿驕,謙受益。
不自我,以高明,不以是,以顯著。
學人長,補己知,能謙讓,成大器。
尺寸長,各所長,善學者,取其長。
三人行,必我師,先為生,後為師。
不懂之,不齒問,自懂之,不為之。
人之長,我取之,人之短,我必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社會上流行的管理概念離不開行政、財務、人事幾方面。在現今人力資源短缺,出生率偏低的社會環境,人事管理更顯得重要。
資本的增加和減少更加與人力合作息息相關,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同一班人、擁有相同思想的人合作往往都比由不同思想和文化的人合作做事變得快捷而且有效率。如欲成就大事業更需要以人為本、多溝通、交流、互相關心等。
以我所知,神父團內也有身兼人事管理的神父,一般日常雜事,申訴都可以得到妥善處理,甚至突發事件都可迎刃而解的。但是,為何我們堂區內没有充分利用統一的人事管理組織呢?
我認為必需探討此等問題,並且在此提出一些方案,藉此打開未來發展計畫書的序幕。

一.

聖堂並非只由一磚一瓦所建成,
聖堂的地基是人,令他發光的是主。

從小我就明白到一個道理,有一把聲音要我們尋回失散的羊和將銀幣變得更多。可是,自小所學到的道理已因更新、替補、進化、忘記而已經沉到心底處。埋下了種子,只要晨光露水滋潤,發芽,再由專人悉心打理,生長,然後花開結果。聖堂內的一人一樹都靜待着結果的來臨,但是那些為讀經而讀,為唱歌而唱,只是一些功能性的綜合工作,只是没鹽的水,沒有熱力的光。

二.

相對較易明白聖堂的管理學

追求最高效益,集合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項功能,就是管理學。暫不提甚麼是最高效益,因為既不能長話短說,又不想在此長篇大論,或者你只要知道效益是很好的哲學問題。
更甚,徒然思索四大功能與聖堂的關係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世上有一位全能的主已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了,我們有何擔心?但是,我們要怎樣回應?就社會自然發展和自我發現等方面看,有必要邀請專人拿起一把解開人際關係障礙的讑匙,一方面打開各人的心去接受真實、偉大的領導指示,另一方面,用最科學的方法『多樣化』來減輕各人的負擔。

三.

天生我才必有用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樣化分工是社會科學化,邁向新時代的象徵,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比較優勢。但是為甚麼還沒在聖堂上下出現此舉呢?其實,聖祭禮儀在很早時已安排分工了,令所有的人可以自己選擇,但是在禮儀以外呢?如果可以引進人事管理,統一、綜合處理重複的行政程序或是一些本來應該存在卻沒有的行政程序,用科學手段明確安排每一個團體。言而科學的漏洞比較易見,但我相信科學性的改變是有智慧地和更容易地令更多人隨主的指引。

提案 1)

綜合上述三點,相信大家明白到科學可以擴充聖堂充分運作,但是該如何實行?打個比喻:港人對一國兩制出現後不斷政改議論紛紛,因為他們關心背後的意義代表着制度的轉變。一個社會的制度等同她的未來計劃,所以全民哄動是絕對合情合理的。從這個比喻知道在聖堂內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應該由一套合理的制度開始而逐漸改變。而改變不外為溫和或強硬兩種,而本人比較支持使用後者。
相信溫和地改變的人,會認為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很奇妙的關係,是中心傾斜關係,而缺乏橫向關係。假設有相同抱負的信徒以主之名聚集在一起,這只代表主降臨在眾人的中心,不等於主在眾聚人的心中。讀書要時間、工作要時間、休息要時間,眾人礙於時間上的限制,更令人相信溫和地改變,因此我們還可以做到甚麼?當然浪費時間在做多方面的事,比不上專心參與一個善會容易控制時間了,所以我們已經盡心盡力了。但是,你明白社會迅速發展與停滯之間的分別只不過是一個方法,因此明白到此等問題,有甚麼我們可以做,是否還要等待呢?
努力可以帶來成果,但是缺少關鍵性的烹調技巧與不斷賞試的餸菜只會帶給人酸澀味,所以為了配合社會所有人的口味,發展一個美味廚房,分別由專責人員設立菜單、選料、烹調、客戶服務、出入數管理等,形成老有所依、幼有所需,可是,應從何開始?應從最基本起,從招募、甄選、引導、培訓、發展起。我們應把聖堂的人分開,用兩個目標來完成計劃。第一,是對外人傳教,以幾何級進行,第二,是對教友作分配工作,以人力資源管理進行。

提案 2)

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人力資源必定有去留,但是屬於可變性的情況。以我的經驗足夠繼續待在輔祭會,操縱大局,發展個性,到未來成也茶理先、敗也茶理先,或者,做星期天教友,無論天有多高、海有多深,都沒法阻止我一顆丹心,但是為什麼我不這樣做?因為理由很簡單,是年齡和責任的關係。
另外有些人在善會與善會之間的過度時間,好容易離開,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待在善會內的職責沒有了,當有更多的新人加入而取締舊人,舊人其實背負創做新工作範疇的職責,可是舊人總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因此選擇離開,這叫做取締性效應。
試想我們都有個孿生朋友,其他人都覺得你同他沒有分別,而一路由你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做到,而且比你年輕,假如你想完成一件其他人沒有想過的事情,而你一定要找幫手,你會選擇一個孿生朋友好還是一個與你取長補短的朋友好呢?很明顯是後者。所以一直以來,聖堂需要考慮所有新力軍是取締性還是補足性,有必要邀請專人解除障礙,一方面調整人力資源,另一方面,用最科學的方法『多樣化』來減輕各人的負擔,就是這把讑匙是必要的。

 

情天大聖

Author: Anton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你站在我面前,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無法站在一起……”

" 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如此.如果上天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對那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段愛情前加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

 

《無極》

Author: Anton

“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見的,就像風起云涌、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樹葉什么時候變黃,不知道你的孩子什么時候長出第一顆牙,不知道你會什么時候愛上一個人。”

“因為只有周而復始的東西才能在有限的環境內體現最快的速度。”